教师创新学习的方式
教师的创新学习,是以教师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它彻底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经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方式。
1.研究性学习
教师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是基于经验的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生们在想什么,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等。通过参与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事实上,对许多教师来说,并非没有研究,而是在研究之后缺乏“成果意识,未能对研究进行理论化的工作。很多教师呕心沥血,一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却未能写成一篇像样的论文,无疑是非常遗憾的。
(1)研究性学习要以问题为载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就须要自身不断充实,丰富,完善主观世界,因此,教师要有善于捕捉、组织各种信息和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要有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思路品质、策略、态度的能力;要有对自己工作学习的反思能力,以及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进
行自我调控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能解决常规问题和完成常规工作,更要能在变迁与复杂的教育世界中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找寻出最佳的教育教学行动策略与行动方案。
(2)研究性学习要具备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要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要具备思想条件、能力条件和环境条件。思想条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因为研究性学习需艰苦和细致的付出。同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体现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力条件: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现代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和手段等有明确的认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善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博采众长,形成特色。环境条件:要有一个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的局面。也就是要真正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能使学校不断创新发展,工作学习化能使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
(3)教师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找到研究的起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可以从教学中的一种不明情况出发,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到研究的起点。第二步,围绕问题进行资料收集,查找有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避免重复研究。第三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选定的问题进行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论证。第四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第五步,实施研究方案,并不断修改,调整研究计划。第六步,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4)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提高教育效率的过程。教师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反思,去总结,去提高。只有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旨所在。而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是学中研,研中学。向书本学,向同行学,从自己实践中学。在学习的同时重在领悟,重在内化。二是教中研,研中教。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教学。重在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和教学经验。三是说中研,研中说。说课,评课,点评,答辩。通过各种机会,不同形式的表述,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教
学行为更自觉、更清醒。四是写中研,研中写。写教案,写个案分析,写读书札记,写教学随感,写阶段总结,写专题论文,写研究报告等等。通过写,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积累,使自己的经验及思想趋于系统化、理性化,将研究性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