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古训,叫细嚼慢咽,说的是吃饭的时候要从容。但这个细嚼慢咽,具体要细到什么程度,就很少有人深究了。
法国19世纪有一位人士,对这个细嚼慢咽很有体会,他认为人吃每一口饭,都要仔细的咀嚼,一直到食物里的味道都嚼没了,这口饭才可以咽下去。这位对这个“嚼”很有研究,不仅对烹饪美食贡献很大,对健康和减肥也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当时他写的书在欧洲非常流行,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门派,被称为“嚼派”,追随者很多。但后来的追随者们,陷入了教条主义的旋涡,规定每一口饭都嚼100下,甚至喝的水也要嚼,教条主义毁了这个门派。
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谈论“嚼派”了,但嚼派的基本宗旨却一直被很多人认可。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高速度的准疯狂社会,吃饭当然也要讲究速度,狼吞虎咽是大部分人吃饭的行为,一口饭能嚼10下,已经是比较慢的了。但我一直认为,尽管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但人的身体却对这个高速度一直不是太适应,吃饭问题上尤其明显。
长期的狼吞虎咽,造成对胃肠的伤害,且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热量,造成对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高负荷,缺乏了悠闲也加重了人们焦虑的程度,总之,快速吃饭能造成很多健康问题,但人们对此认识还不足。
所以很有必要恢复嚼派的理念和准则,尤其是高速度的现代社会。细嚼慢咽的好处需要仔细思考和总结。
首先从美食角度看,正是人们的狼吞虎咽引导出美食圈里的一种不良行为,就是味精的大量使用。在菜快出锅的时候放味精,几乎是每个在厨房里做饭人士的标准行为,其结果是在菜的表面形成一种虚假的美味,不怎么嚼就咽了,吃饭的人感觉到的就是味精的味道,饭菜本身的味道就很难有深刻体会了。味道是美食的精髓,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味道,如果吃饭的人能静下心来,仔细的咀嚼每一口饭菜,你会发现,刚开始嚼的时候和嚼的过程中,食物的味道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继续嚼,唾液和食物发生着化学反应,食物的味道也不断出现变化,这种“品”美食才是一种真正的美食。
从心理角度看,仔细的品味食物,享受食物的美味和变化,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因为吃饭在人生中显然有着比性和思想更重要的地位,体味吃饭,享受吃饭是对紧张和焦虑的一种舒解,是一种放松,是一个心理疗伤的过程。
从生理学角度看,细嚼慢咽是一个人体所需要的合理正确的饮食行为。因为咀嚼的过程不仅仅是咬肌引导下的对食物的切割过程,也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是食物消化的开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反射过程。举个例子,人咀嚼的时候,结肠的蠕动增强,目的是把肠道里的位置腾出来为新来的食物做准备,这就意味着细嚼慢咽也是治疗便秘的好办法。
从减肥角度看,人的饥饿感得到满足是需要时间的,而满足人的饥饿感是从看到食物开始的,咀嚼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根据一些人的估计,从进食开始到饥饿感得到满足,大约需要20到40分钟的时间,人的吃的太快,就意味着在大脑对进食的量做出合理的反应之前,就是感觉到饱之前,你可能已经吃的太多了,这就是很多人狼吞虎咽之后,感觉异常饱涨的原因。
具体的讲,细嚼慢咽要到什么程度,有人用时间计算,一口饭要吃20到40秒,吃饭的时候用一个计时器算时间。但我感觉这个方法不好,这样更加重了人的焦虑感。我的经验,每口饭要嚼成糊糊,已经没有太多味道的时候再咽,人都应该尝试一下嚼一口饭菜的整个过程,仔细体会食物味道的变化,怎么慢慢打开,怎样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不同食物味道的不同,味道又是怎样消失的。也只有能体会到细嚼慢咽的好处,才可能坚持,而长期坚持这种缓慢的享受型的饮食行为,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健康都会大有裨益。
减肥是一种生活态度,减肥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享受生活,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的过程,生活的味道正如食物的味道一样,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细细体味。
嚼派,还是要发扬光大,在花钱进健身房,冒险吃减肥药之前,还是先调整一下自身的饮食行为,这个不仅仅是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