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引发人患疟疾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寄主:人和按蚊。当人被感染了疟原虫的雌按蚊叮咬时,疟原虫的孢子就随着蚊的唾液进入人体。进入人体后的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它能大量地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为了研究其原因,我特地了解了蚊的生殖与发育。
蚊子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大约3000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像所有的昆虫一样,蚊子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这里有传感器和嘴;胸部,这里有翅膀、腿、心脏等等;腹部,这里包括消化及排泄器官。蚊子从卵到成熟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卵。雌蚊产卵于积水中。蚊卵小,长不到1mm。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撖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然后成幼虫,幼虫 初孵的幼虫长约1.5mm,幼虫共分四龄。经3次蜕皮,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可较第一龄幼虫增长8倍。幼虫体分为头、胸、腹3部,各部着生毛或毛丛。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各1对,口器为咀嚼式,两侧有细毛密集的口刷,迅速摆动以摄取水中的食物。胸部略呈方形,不分节。腹部细长,可见分9节。前7节形状相似,在第八节背面有气孔器与气门或细长的呼吸管。按蚊各腹节背面尚有背板和掌状毛(棕状毛),使之易于漂浮水面。第九节背面有尾鞍,末端有尾毛、尾刷和4个尾鳃。后者与调节渗透压有关。幼虫期的长短随水温与食物而异。在气温30℃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约需5~8天,经4次蜕皮而化为蛹。再接着是成蛹,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蚊蛹不食能动,常停息在水面,若遇到惊扰时即潜入水中。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夏季通常2~3,羽化时间在黄昏和清晨,白天也能进行。最后成蚊。羽化后不久,即行交配、吸血、产卵。自卵发育至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代。
成蚊的蚊子会用吸取人们的血液来补充自身的需要,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们咬人的本领进化得越发娴熟。这样,对人们的伤害就越来越大。因为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寄生在按蚊体内,所以按蚊的种群数量发展状况将影响疟原虫的传播。在按蚊数量多、密度大的地区,人患疟疾的机会就大。按蚊的发育过程也是完全变态,其幼虫生活在低洼潮湿的水环境中。如果环境多是低洼的死水环境,则蚊多,患疟疾的人也多。所以,防治疟疾病,除了医药治疗外,还要治理和清除低洼的死水环境,以阻断蚊的生活史,减少蚊的数量,从而阻断疟原虫的传播途径,达到消灭疟原虫防治疟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