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20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和我市的屯留县、长子县、城区、郊区等先进地区和县、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秦元忠为组长,副县长张志萍为副组长,25 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壶关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 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 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 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 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完善运行机制。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我们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3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路九街的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示范带动机制。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 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考核机制。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年度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客观上讲,仍然存在舆论宣传氛围不浓、群众分类意识不强、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经费投入未予研究、垃圾分类中转设施和终端处理未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以试点为动力,把试点单位、居民小区、乡村、学校、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逐一认真加以研究予以推广。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以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