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骆驼祥子》中他初到北京时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他的性格特点变化为
以前的时候,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到小说的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在北京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北京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幸福、艰辛、失落、收获~~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体验,
每个 人生活水平不同,经历不同,生活态度不同,经济能力不同,感觉不同,情感不同等等,
体验就不同。
北京是个什么样的城市?(谈谈你的看法,在北京生活工作或没有生活工作的人都可以谈谈)
以下是我个人日志里曾经有的一段话,给LZ借鉴。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弊端,也有大城市的好处。北京脏,但是大部分内陆城市也没好到哪里去;北京马路赌,但是其他省会在相同情况下地铁的建设还任重道远;北京消费高,可是买一台iphone对于自己来说问题也不大;北京生活的压抑,户口和房子不能保障,但是北京有机会,北京是帝都,北京可以满足你的大部分虚荣和享受,如果不在乎,可以一直漂着,享受今天,寄寓明天,可以一直租房一直在楼下买盖饭当作晚餐,但是考虑到以后,考虑到将来,没有户口,结婚成问题,下一代的生育和抚养都会给自己带来数不清的麻烦,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曾经的同事们在谈论至此的时候纷纷表达了心中的不满。那为什么还要留在北京呢?其实,可以理解,留在北京,就是在和自己较劲,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优秀,这个地方越难融入、精英的竞争越惨烈,一旦自己成功留驻下来,那么自己就是成功的。这在用比较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认为自己比全国其他城市的人们强,或者认为自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那么自己就比大多数人幸福。实际上呢,脱离和别人的对比,仅仅看看自己的生活,其实生活的并不算好,每月一万的工资——多数人估计还没这么多,租一个单间,没有隔断,价格预计在一千五至两千之间,每月吃饭消费一千:这就两千五了。生活杂费统计下来差不多五六百。剩下的七千,有买衣的需求,有和朋友聚会的需求,每月能攒下五千?一年六万?五年三十万?笑,这样下来真的是只能令人不断摇头叹气,或许依旧允许抱有希望,如果爱人也恰巧能攒到这么多的话,在五年后,不考虑升职加薪等积极因素,两人将拥有六十万的存款,可以买一套首付30%值两百万的公寓,按三四环均价来算,差不多是六十平米的水准。买了房子之后,接踵而来的是结婚和户口这两大愁事,以及从此背负上的房奴称号。其实想想,也不是不能负担,想生活的幸福也不是特别困难,只是,只是为什么,要这么累呢?
因为当初怀揣着迷蒙的梦想,和没有犹豫的坚持,来到了这里,人都有一种惰性,即使不喜欢,即使不赞同或者总觉得哪里有不对劲,但是只要日子过的还可以,没有触及到自己的忍耐下限,就会将日子按部就班过下去。我也跻身这样的混沌人群之中。总认为自己有一天可以混的出人头地,能够实现自己都不清晰的梦想。
年轻时,总是想推翻过往的一切,不愿意回到平凡和固有的生活,不愿意安稳于现世,想尝试新的生活,想挑战更多的机会,见到了更多以往不曾看到的事物,也想得更远更深,面临更多诱惑,眼中的世界变得比过去灿烂纷繁了一百倍一万倍,自己却慢慢迷失在这个浩瀚的世界当中,因为总是觉得自己年轻,自己还有很多天地去奋斗和后悔,自己还有时间可以挥霍和浪费,错误或许还有可能能够弥补,遗憾或许还有机会可以挽回。所以,北京这个地方,是追梦的地方,也是碎梦的地方,看你怎么去生活、去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