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体量,色彩,材质与人的互动及对心理的影响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公共艺术(PUBLICART)是时代的产物,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南条史生说过:“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是评判城市精神、城市形象、城市品位、甚至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证明,城市公共艺术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北京、上海、长春、珠海等城市也充分意识到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性,通过强化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来改善城市软环境和城市文化氛围。而成都这座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大都市过程中,应抓住时机,通过加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让上海走出四川、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公共艺术(装置艺术)和公共艺术有什么区别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新媒体,比如录影、声音、表演、电脑以及网络。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简而言之,公共艺术指的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
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的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当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表达社区或城市的历史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