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可关玩日记,免费分享生活知识及创业资讯
  •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实践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十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为保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5.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
    6.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7.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

    近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中,不少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创业”,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人脉资源稀缺等原因而逡巡不前。而正在各高校不断推进的创业教育,则带来了新的支持——在这里,学生们不再为象牙塔所限;在这里,为创业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和日益周到的服务;在这里,创客们开始走向真正的创业。

    日前在郑州大学举行的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报告(2016)》发布。
    在肯定了2016年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报告指出,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少部分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念的学生的培养工作,忽视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哈工大有一名学生,2009年从黑龙江省鸡西大学考入哈工大,2010年萌生了研制卫星的念头,2012年即组建微纳卫星研制团队,2015年与团队一起,发射了“紫丁香二号”纳卫星,2017年与团队一起,又发射了“紫丁香一号”。

    “从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有创新的主动性、有创新的意识和原动力,是因为学校的文化与土壤的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厚的航空航天的科研氛围,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大的创新氛围中被自然而然激发出来的,创新思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