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维艰》这本书中,作者 本·霍洛维茨从自己的创业经历讲起,以自己在硅谷近20余年的创业、管理和投资经验,对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公司)的创立、经营、人才选拔、企业文化、销售、CEO与董事会的关系等方方面面,毫无保留地奉上自己的经验之谈。他还谈到了与比尔·坎贝尔、安迪·拉切列夫、迈克尔·奥维茨等硅谷顶级CEO和投资人的交往经历,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以及他和马克·安德森这对绝佳拍档为何能够一起奋斗18年还能合作得这么好。
大多数创业书所说的都是如何做正确的事,不把事情搞砸,而本书作者 本·霍洛维茨还会告诉你:当事情已经搞砸时,你该怎么办。
戴尔电脑的发家史,谢谢
20年前,戴尔电脑公司从一间办公室起家。今天,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它的创办人美国电脑业青年巨子迈克尔·戴尔的奋斗经历,是一个惊人的成功故事。他锲而不舍的科学创造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清醒的市场竞争意识,使他成为现代青年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和创业者们争相效仿的典范。
“我要和IBM竞争”
18岁那年迈克尔上了奥斯汀市的得克萨斯大学。像大多数新生一样,他需要自己挣零花钱。当时电脑热刚刚在大学校园中兴起,人人都在谈论个人电脑,没有的人都想弄一台,但经销商出售的产品价格昂贵。如果人们想要既能满足他们特定需要,而且价格还很低廉的电脑,这就不好办了。为什么经销商在电脑上加了一点点附加功能后就卖得这么贵?迈克尔先是百思不解,继而豁然开朗,干吗不从制造商那儿买来,再直接卖给用户呢?
迈克尔向他的父母承认他在从事电脑业务,而他们想知道他的功课怎么样了。他说他想退学自己办公司。
“你那样干到底为什么呢?”他父母问。
“和IBM竞争。”他直截了当地回答。和美国乃至世界的电脑业巨头IBM竞争?现在他的父母真的感到不安了。但不管他们说什么,迈克尔都不为所动。他们最后总算达成了一项“交易”,在暑假期间他得把他的电脑公司开办起来,如果他失败了,到9月份他必须回校读书。回到奥斯汀,迈克尔·戴尔倾其所有,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那是1984年5月3日,他只有19岁。
奇迹般的成功
由于父母给他规定了最后期限,迈克尔决心背水一战,开始了狂热的冲刺。他以每月付一次租金的方式租了个只有一个房间的办公室,雇用了他的第一个职员:一个28岁的经理替他管财务搞管理。他抓起一只装比萨饼的空盒子在反面画了戴尔公司第一幅广告的草图。一个朋友再把它画在纸上,送到报社刊登。
迈克尔专门从事直接向用户销售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并按顾客要求附加特定的功能。当订单一来,他就到处采购合用的零件,装配每一台有特殊要求的电脑。头一个月销售额就达18万美元,第二个月则上升到26.5万美元。迈克尔几乎没有留意到新学年又开始了,因为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每月就要售出1000台个人电脑。他搬进了较大的场所,雇用了更多的人员。
不像其他制造商,迈克尔向顾客提供“退款的质量担保”,即不合格的产品可退回全部货款。他还认识到,当一台电脑出毛病时,顾客总想能立即修复使用。因此迈克尔对他的产品实行“第二天现场维修”制度,并为顾客设立了24小时免费电话专线,让顾客直接与电脑技术人员通话。“我的竞争者们是先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告诉顾客他们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而不是先去弄清楚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再去开发新产品。”迈克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竞争对手的弱点。
到他该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戴尔公司电脑的年销售额已达7000万美元。戴尔公司不再加工改装其他公司的产品,“借鸡生蛋”的阶段结束了。迈克尔开始设计、装配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了。戴尔公司登上了新台阶,这是迈克尔所创造的奇迹般的成功。
今天,戴尔电脑公司已在包括日本在内的16个国家开办了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共雇用5000多人。迈克尔个人的财富则在2.5亿到3亿美元之间。迈克尔和他的妻子及女儿仍过着相当普通的生活,并热心公益事业。迈克尔还为他的母校得克萨斯大学的商学院研究生院的工商管理硕士班学员讲授企业管理课程。他感到关切的是美国正在失去竞争力,认为现在有太多的墨守成规。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父母对子女们的期待,并要求他们学习努力,工作勤勉。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了美国教育的不足。
想当初他的公司还只有两个人一间房时,迈克尔曾对朋友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朋友们说他异想天开。“干吗要做第五、第六或第十名呢?”他回答。他的经历启发我们:为什么不去追求你的梦想呢?要努力实现你的梦想!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至少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