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梧
唐凤梧一开始却觉得钟玉霸道又任性,根本不适合自己。不过,在后期的相处中,唐凤梧被钟玉身上的精明、勇敢、坦率所吸引,最终决定与钟玉共同守护易家。
《传家》剧中的易钟玉在母亲郁郁而终后,跟随外祖父去了新加坡生活,成年后的她回到易家,笃定要拿回属于母亲的遗产。易钟玉认为,她的不幸来自易兴华,是他的薄情导致母亲郁郁而终,她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以至于她对弟弟钟杰亦或是妹妹钟秀从来都没有好脸色。奈何她长期生长于新加坡,对国内的情况不甚了解,在新年的夜里与易兴华吵架,离家出走后遭人绑架,险些丧命。
好在歹徒中有沈彬那么个贪财的人,将她丢人江中,而后逃出升天,在半路上遇到了唐凤梧,从而变成了唐凤梧口中的偷车小姐。易兴华安排易钟秀与唐凤梧相亲,可钟玉却认为一旦两人相亲成功,那么她要拿回属于母亲的遗产就会难上加难。因此,她制造了一些小意外,让自己成为了唐凤梧相亲的对象。一开始,易钟玉只是想利用唐凤梧的身份夺得家产,却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对方,最终两人缔结良缘。
读佛教经书有什么好处
下面这个惟常师兄的经验供你参考:
古人云:忠厚传家久,诗书述事长。读书,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知识、改变人生。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有一篇课文叫《黄生借书说》,它有一句名言:“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是讽刺那些只会藏书、吝书而不知积极读书的守书奴。我也不例外,我同样也有很多书,并且极爱收藏,但是它们只作为我的装饰品或虚荣品摆在书架上,有的连一眼都没看过。我总在计划读书,但是我又总在变化中放弃;我爱书如命,但又总在冷落它们,“良书益良”对我只是一句空话。如今,我已“改邪归正”走上正道,因为我爱上了读佛经,它引导我摒弃前嫌,懂得了读书贵在坚持,智慧与知识才可以与日俱增的道理。那么我就简单说说自已读经书的体会:
一、专注力提高
读佛经,可默念也可出声阅读,小声大声根据自已感受舒服为佳,这样心、眼、口一并到位,来不得半点含糊,自然心里的杂念,就随之都被屏蔽掉,两耳两眼一口一心都倾注于经本上了。
二、记忆力提高
诵读佛经与默看浏览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与感受。默看注重眼睛的浏览过程,会随着时间很快忘记。而诵读出来,所记忆的内容远远久于默看,也许就是因为上面所讲的专注力提高了,一心一用,自然记忆力也就提高了。
三、语言与文字的驾驭能力提高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词汇、成语和典故,有相当多的内容都出自于大量的佛经中。所以多读多看佛经也是在做补习语文知识的功课,提高文化修养,并且旁通历史典籍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四、理解力与表达力提高
随着读诵佛经的增多,对经文中所谈及的法理、意趣也能更深入的理解和领会,由浅入深,很多困惑良久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然在文字、语言的表述与交流上,也更言之有物,井井有条,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恭敬心提高
佛法是高于一切世间法的学说,只有佛法才可以真正从根本上阐述清楚宇宙及人类的真相。同样,佛陀的每一句话或是每一个故事,都是针对人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宣讲的,它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弥足珍贵,佛法难闻也就在于此。对于佛经,我们是不能如看杂志小报一样的态度轻慢的对待,找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卧或陷在沙发中,随意翻看或是甩在一边,那都是不妥当的行为。恭敬经书,恭敬文字,恭敬圣贤、师长,也就是恭敬佛陀、恭敬佛法,以此恭敬心才可以真正从每一个文字当中吸取佛法的滋养与智慧。你能相信,一个对老师不敬的人,他可以得到老师的教诲吗?一个对知识不敬的人,他可以学好文化吗?所以延展这个恭敬心,我们也可以变得更谦逊平和,心静如水了。
六、调心并益养气质
心止如水,不急不燥,自然心情平静安详,气血通畅。中医古来一向讲求调心才可养性,其实读经的过程就是调心的过程,让浮燥之气降下来,专注不乱,就如同参禅静坐一样,安神守一,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修持的好方法。在中医的养生论中,就有一种说法,提倡人们尤其是老人多读经,其实读经还可以开发智力,活动脑细胞,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出现,同时放松精神,缓解压力,这是一种很好养生保健方法,目前在日本很被一些老人所推崇,而国内也在有一些学校在针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读经启蒙教育,只是读经的内容不限于佛经罢了。
七、待人接物态度提高
心境变化了,外在的表相也就会随之变化,因为读经的过程中,诸多的启示、智慧也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你,无形中让人变得更随和、亲近、不做作,自然积极的变化也就更成就了自身的进步,一个良性循环就开始运行了。
抛砖引玉,说了几点读佛经的感受与益处,其实在中国古代,读经,抄写经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它早已被文人、士大夫以及幼学童子、书生所接受,绝不是出家人或是修行者才有的“专利”。无论作为学佛者,还是没有任何信仰的普通人;无论年长的老人还是年龄尚小的儿童,读经无疑都是一种非常好的益智、增慧、健脑的活动。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读经视为生活中不或缺少的事情呢?我们吃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充满食欲以及肉体的需求,难于放手。那么读经有一天是否也能变为我们生活中不能罢手的欲望呢?想毕那时的佛法就真的成为我们生活中不折不扣的精神食粮了。何来福慧双修,何来福慧双得?这样一种简单易行的善法,却在我们眼下被忽视……
引用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佛法的认识与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难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发现它的珍贵与殊胜,所以忽略它,质疑它。大道至简至易,真无需踏破铁鞋寻觅,其实只在心念间了悟罢了。